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一部小說,能讓人不明所以的哭,並且久久不能釋懷。
利利弗蘭克帶給我們的,是那種經歷了太多的愛和傷痛之後你沉默的一刹那,想哭又哭不出,積壓在喉嚨那種堵堵的東西,把你整個脖頸的肌肉折磨得疼痛抽搐。有什麼東西掐住了你的喉嚨,又不能言語,或者說你根本無法對人說明白這樣的感覺。
而這部小說,做到了。好像他人生中儘是瑣碎的溫情,儘是苦難過後的某種傷痛,儘是童年的世界,儘是成年的世界。
前半部分的確很讓我不解,酗酒抽煙,自我到沒有責任感的父親,莫名其妙的母親,不可想像。他的父母在“製造”出他的時候實在太年輕,根本就不知道要怎麼當父母親,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一個孩子的意義。雅也的生活跟我的如此不同,少年懦弱的瘋狂著。我自己的家庭生活,父母有穩定的學歷,工作,生活,興趣,他們有清白的過去和未來,不曾瘋狂,按部就班。因而造就了我這樣平穩的性格,做事喜歡瞻前顧後,不喜刺激。
隨著書頁往後翻,我對這樣的生活竟然從理解到親切再到完全接受這樣的生活,仿佛本來生活就是這樣的。細細訴說媽媽是怎麼保存家裏的“百年米糠”,每天定時攪拌(出門還交待鄰居幫忙拌),深夜定時放入新鮮的菜,早晨定時拿出醃好的鹹菜,炮製出世上最美味的鹹菜;訴說媽媽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而強調餐桌禮儀卻放任自己的兒子以奇怪的方式拿筷子不糾正;訴說媽媽到哪都帶著兒子的大學畢業證書,滿意的撫摸說她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這個裏面了的幸福。那不再是個煙鬼,嗜酒的奇怪媽媽,而是個成功的媽媽。
人總是這樣的,乍看之下奇怪的外觀一定是有理由的,而且一定是那種我們都懂得但是不知不覺被忘卻的理由。
當雅也在東京終於安定下來了以後,母親離開了鄉下跟他住在一起。那種堵堵的感覺又用上喉頭。書中寫:

雖然這回仍住在喧嘩聒噪的保齡球館上方這樣看起來很奇怪的地方,我們卻沒有絲毫為此羞愧,或者不夠安定的感覺。至少這種住法沒有接受親戚或朋友的照顧,也並非寄人籬下。
這是靠借款租住的房子,但已向房屋中結交了合同金,每月自己交納房租。這裏是不需要向任何人低頭便可生活的家。這種感覺,我想媽媽的體會會更加深刻。
。。。我和媽媽第一次發自內心的感覺到,這是我們自己的家。

正因為小說給我們呈現了這樣的媽媽和兒子的感情,才會讓人在後來媽媽患病逐漸衰老死去的時候控制不住的一直哭一直哭,產生那種無法言喻的銳痛。
太細碎太細碎的生活,慢慢滲透的痛苦,和對生命的透徹感悟。
看書的時候我會想像我是那個三十多歲的單身男人,站在初春冷風吹入的房間裏,面對著窗外高聳的東京塔,指尖是媽媽喜歡的某個牌子的香煙,淚水迷糊了整個視野。生活勉強安定而已,但是人生開始了。沒有媽媽的人生。那種感覺。
雅也的前女友變成了媽媽的好朋友,而媽媽到死還以為他們一直在一起。那個善良的年輕女子在媽媽去世後對雅也說過一句話,大意是,男人在母親死後才真正開始生活。
我嘗試把自己放到雅也的角色中,我的理解是,他之前的奮鬥都是為了自己和母親這個家,而母親離開,是時候組建自己的那個家了。畢竟我們努力工作,掙錢,更多的是為了自己在意的,支撐著自己那些人。也許沒辦法讓母親親自感受未來的美好生活了,但是,總有別的人在生命中佔據相當的位置,值得自己付出一切,值得回憶往事的時候讓那種喉嚨堵堵的感覺再次出現的吧?
ps,小説同時有改編電影,做得也相當的棒。
又ps,最近看的電影,重慶森林,太陽照常升起,畢業生,云上的日子,卡薩佈蘭卡,小武。(明顯的補課式看電影,呵呵,以前看得太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ie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